2011年1月17日 星期一
2011年1月16日 星期日
2011年1月10日 星期一
2011年1月9日 星期日
dpi 設計流行創意雜誌 1月號/2011 第141期
今藝術 1月號/2011 第220期
從作品媒材及風格分類思考倪再沁創作,其水墨、繪畫、裝置、行動、雕塑、科技藝術等格式表現有著豐富面向。在他的繪畫裡中西合璧的技法與題材、詼諧的日常題材與山水共存,呈現傳統與現代並置;在雕塑中過度挪用現代藝術經典作品,如《台北怪談》以及《超超扁平》等作品;針對消費社會藝術生產,如昆斯(Jeff Koons)、沃荷(Andy Warhol)及村上隆(Takashi Murakami)作品的再次消費;又如架空展演場所的裝置(如《回塑者》以及《微塵裡》裝置)討論微型的空間表演性;「原作重現」中利用電腦修圖方式呈現水墨傳統讀者及擁有者的歷史斷面等等;以及利用報紙和政治活動所進行對奇觀社會的突刺(如《凍蒜 凍未條》及《選舉嘉年華》)等。這些複雜多樣的作品難以歸納為單一創作主題及創作材質,因為在每個階段作品展示中,倪總是重新處理作品的物理與功能,更改材料的選擇及安排,甚至其整體印象與模式、所屬的空間特質(社會空間及展演空間)、這種重新配置藝術家與作品的關係,好似宣告每個倪再沁展出方式就是展覽主題,換言之,創作中「更換」(renew)性質本身就是其主題。
今藝術雜誌 7月號/2010 第214期
在概念先行的藝術創作者中,石晉華可說是目前藝壇上最具特色的一位。他獨樹一格的作品,多以「文件」的方式呈現,其中的內容與主題非常多元,從充滿情感的擬人化鉛筆小品「走筆」系列,薛西弗斯(Sisyphus)般的史詩巨作《走鉛筆的人》,幽默詼諧的《笑話計畫》,對教育充滿批評的「塗繪讀本」,到異於常理但意義深遠的「相對測量」系列,石晉華作品的面向包羅萬象,雖然文件的基調冷冽,但涵義卻炙熱如火,多帶尖銳的批判觀點,伴隨著濃烈卻內斂的情感。
此次「2010年台北雙年展」邀請石晉華參展,針對展覽精神與欲探討的「藝術生產狀態」,藝術家將提出命名為「當代藝術煉金術」之系列作品,以反諷又風趣的方式,來彰顯藝術價值與藝術價格間的種種錯綜複雜關係。筆者將只針對系列中的第二件作品《伍毛》∕《藝術所得》來做探討與分析,且因本人也是作品之(利益)關係人,故本文將分成報導、藝評、廣告三種異質文體進行
今藝術雜誌 紐約舉辦神秘地下藝術展
日前經由雷斯(Jasper Rees)在《紐約時報》(The New York Times)一篇文章的披露,人們才知道有一個名為「下腹計畫」(The Underbelly Project)的展覽,正在紐約地下一處廢棄地鐵車站熱烈的展出,兩位策展人Workhorse和PAC自2009年開始,一共邀請了103位藝術家參與,其中除了街頭藝術家之外,也不乏在商業市場中成功者(但為了避免可能的刑責和罰鍰,不少人皆使用假名),他們各自由策展人帶入漆黑的隧道裡,以一天的時間進行創作,即便是他們,也可能無法記得去時的路徑,留下的只有照片。雷斯認為,「這場藝術展顛覆常規,收藏家無法購買展品,公眾無法參與,唯一能夠觀看這場藝術展的人是在城市隱密處尋求生存的人,或是交通運輸管理局的工作人員。」Workhorse則指出,近年來部分街頭藝術作品價格漲幅驚人,藏家也擴及為藝廊和收藏大戶,這種轉變不一定都是壞事,但其原有的生猛狂放能量也逐漸消逝,所以才會在這般滲水的巨穴中策畫仿似游擊隊藝術(guerrilla art)手法的展覽。在此展覽引發廣泛討論之後,一些藝術網站甚至推出尋找地下藝術展位置的猜謎遊戲。
2011年1月3日 星期一
訂閱:
文章 (Atom)